2010年3月25日,地点:诚信楼622
参加者:李景瑜、梁凯音、徐凯峰、王志民
主题:教学改革
梁凯音: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经过各位教师调研反馈的信息是,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要求是希望教师讲得好,学生最好不要花太多的时间,主要原因还是学生觉得这门课程不属于专业课程,但同时他们也不认为这门课不重要,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很重要,这需要提高课程讲授特别是课程安排的针对性。
徐凯峰:教学改革搞很多年了,大家也付出了很多努力,搞过很多次实验,有的方法的确很好。现在应该怎么去做,我们搞了调研,虽然这几届学生与过去不同。教学对象有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应该变。但与以往的学生比,还是大同小异。过去在实践中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是不是还应该坚持。
李景瑜:有一问题很重要,就是把我们过去相当时间内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作一个总结,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运用实际教学工作中,但是要有提炼,有系统地运用。同时要有创新,可以与教务处协商,在授课安排上、授课内容上去把握,我们可以将课堂的学生分成几类,有读原著的、有探讨现实问题的、有研究理论问题的,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去组织,几个班可以进行交流。
梁凯音:这种方法可以称之为“多元同步教学”。
王志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不可丢,教学方法的确应该创新,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工人阶级不可能自发产生社会主义意识,必须从外面灌输进去。我们不能不承认,大学生中存在也存在各种各样错误倾向。这种错误倾向虽然还不能说很严重,但绝对不能任其发展。实际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不能放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而且需要更加坚持灌输的方式,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力度,这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梁凯音:案例教学是个很好方式。我们在课堂上讨论“共同富裕”问题。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区背景、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习惯,因而在学生中也有不同看法。有的学生认为贫富差距相当严重,有的则认为没有那么严重。而学生都不认同平均主义,认为平均主义百害而无一利,严重障碍社会发展。通论“共同富裕”问题,就必然因出公平、正义问题,由此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进程。
王志民:对学生的引导非常重要。大学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当代大学生的引导还要注意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要结合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去引导,不能从理论到理论。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先入为主的逆反心理。有的学生用“洗脑”来形容,有的学生在我们调研时非常直白地写道:说我本是选某某老师的课(因为这个教师能讲很多课外的东西,能引起兴趣,我不喜欢学习理论),因为被“踢”而没有选上,所以只好选另一个某某老师的课了,所以希望老师不要讲书本内容,甚至提出不要涉及书本上的内容。这当然就需要引导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讲理论是不现实的,而从理论到理论又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李景瑜:刚才说到“多元同步教学法”。首先,可以采取灵活变通的因材施教方式。学生的确存在的知识背景差异及不同兴趣爱好,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是鼓励张扬个性的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文理科学生同班上课固然给教师组织课堂增加了难度,同时教师也可以启发学生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鼓励学生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社会问题。其次,鼓励学生开展研究式学习和创新式学习。应该说大部分学生希望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对教师的依赖。如果教师能够通过鼓励特别是启发学生思考的方法予以引导,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还是能够被调动起来的。教师是否可以引导学生对国情问题进行探讨,特别是通过对家乡的发展变化以及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使这些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课堂讨论中来,这可以说就是教学取得进步的第一步,进而引导他们思考民族国家的前途,逐渐将学生引导到对理论学习和研究中来。
徐凯峰:刚才几位老师讲的都很好,应该在实践中大胆地试。我觉得效果应该是好的,因为有的方法我们过去就那么做,有的方法甚至现在还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