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学系成立于2009年12月,是由原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历史文化系发展而来。历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中国近现代史学系发展为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学系现有教师9名,包括荣真教授、刘建萍教授、张小锋教授、赵崔莉教授、张世飞教授、濮灵副教授、马巍讲师、常春波博士等。
中国近现代史学系成功打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成为2020年首届国家一流本科社会实践课程。课程突出特点在于创新性地建构了以“去伪存真”精神引领,读一本经典,走入一个博物馆,制作一个原创视频、展现一段亲身体验、开讲一个生动主题的社会实践体系。在全面提升学生批判思维、调研、创造和情感认同意识上做到了守正创新。使“四个选择”,“四个自信”深入学生心底,“初心与使命”意识得到确立。课程设计激发了“双主体”积极性,使学生在专题研讨、读书、调研、创作作品中思想得到浸润,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理想和信念更加坚定。“纲要”课深受学生喜爱和上级督导、专家好评。多位教师精心指导的学生社会实践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在第十一届“挑战杯”首都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实践”专项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好成绩。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获得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实现了学科发展的重要突破。
中国近现代史学系除了承担本科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形势与政策》和研究生思政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全校人文核心通识类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开设本科课程《欧洲文明史》、《欧洲史》、《世界古代神化概论》、《中国传统宗教》、《中国文化专题》、《中国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制度》、《中国通史》、《近现代中国风云人物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清史专题》等。面对留学生本科开设《中国文化专题》、《孙子兵法》等课程。研究生课程《孙子兵法与商道专题》。这些核心通识类课程为承传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传播中西文明,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形成浓郁人文校园环境,培养具有浓厚人文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做出了特殊贡献。
中国近现代史学系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大及重点课题近20项。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理论学刊》、《探索》、《中国高等教育》、《光明日报》、《红旗文稿》、《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全国核心期刊和各类普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 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1项科研成果获得“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1篇论文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第八次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中国近现代史学系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有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第二届北京高校思政课特级教授1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择优资助计划”项目1人,北京高校“最美课堂”1人、北京第十一届高校思政课基本功决赛一等奖1人,北京市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1人。校教学标兵3人、优秀共产党员3人、师德标兵1人、优秀社会实践指导教师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