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3日上午,应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蒲国良老师在求索楼302教室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我校2022级博士研究生做了题为《世界社会主义500年视野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也是本学期博士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举行的第二场专题学术报告。我校2022级全体博士生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师生共200多人参加了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童晋教授主持。
首先,蒲国良教授以“世界社会主义为什么是500年”为切入点,详细梳理了社会主义思潮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蒲教授通过“乌托邦”(Utopia)一词的翻译介绍了托马斯·莫尔的生平事迹,并特别强调其在1516年发表《乌托邦》为什么被认为是近代社会主义思想诞生的标志。在16-17世纪的原始资本积累时期,出现了正在形成中的无产者反抗早期资产者的斗争,其理论表现形态就是以莫尔为代表的早期乌托邦思想。18世纪后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一步向全球扩展,随之而来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空前加剧。在此背景下,欧洲出现了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社会主义创始人”的三位伟大的乌托邦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进入19世纪30年代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乌托邦社会主义已经无法为他们提供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乌托邦社会主义基础上完成了对乌托邦社会主义的扬弃与超越,促成了社会主义由乌托邦到科学的转变。《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也预示了社会主义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其次,蒲教授简要回顾了社会主义思潮的诞生、发展以及演进过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列宁领导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壮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蒲教授强调在研究国际共运史时,我们不能忽视世界上其他国家共产党对本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在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党按照其民主社会主义理念,对本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进行改造,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虽然苏东剧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到了空前挫折,但它并没有改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总趋势。在挫折中经受了历史考验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最后,蒲国良教授结合自身长期以来的学术研究,重点围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亮点、世界社会主义的新模式、世界现代化道路的新探索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支点四个维度,对500年大历史视野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为之奋斗的“中国梦”既不是莫尔等人所幻想的乌托邦,也不是欧文等人所设计的和谐新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同于它所从中脱胎出来的苏联模式,也不同于各种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模式以及当今世界各色各样的民族社会主义,而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上的活生生的实践,是彻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蒲教授的精彩讲座赢得师生们经久不息的掌声。讲座结束后,主持人童晋老师对蒲国良教授专门为贸大2022级博士新生作的如此精彩的学术讲座再次表示感谢,并对本次讲座作了点评。童老师表示蒲教授不仅向在场师生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传递了科学社会主义领域研究的最新前沿成果,而且通过娓娓道来、深入浅出的讲解,进一步加深了贸大师生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新活力的理解。讲座之后,蒲国良教授与部分同学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亲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