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中华女子学院中国女性图书馆召开了“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从妇女口述历史发现新议题”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机构近五十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我校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北京高校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赵崔莉教授,携同青年教师于玲玲博士以及2018级硕士研究生姚阳、孟晓丹、高硕、黄和平、郑隐桐、王朋霞、盛倩,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在研讨会期间,赵崔莉教授就长江师范学院于凤静教授所做报告“额尔登挂口述史中的鄂伦春族的文化观”,与专家们进行深入交流。赵崔莉认为作为鄂伦春族的额尔登挂,这位年近九十岁的女性传人,人生经历丰富而富有传奇色彩,个人体验细腻,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她见证了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的重大事件,在她的身上不仅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还交织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元素,呈现出文化的多元性。此外,质朴的原住民的主人观和多民族平等的一体观体现了其民族文化观;师法自然的生态观属于中国传统生态文明观;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和共有意识则属于现代文化观念。另外,赵崔莉结合《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的教学实际,认为对民族文化观的研究,有助于增进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有助于提升对中华文明当代价值的认知和利用,从而促进新时代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我院青年教师于玲玲表示,会上各位发言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妇女口述历史进行思考与分享,收获良多。尤其是长江师范学院于凤静教授以鄂伦春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额尔登挂口述史为例,提出了包括女性为本,男女平等的鄂伦春族文化观以及当下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进一步丰富了其对中央民族的政策、中国民族问题、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认识,也为其承担的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思想政治》课程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史料和案例。
我院硕士研究生姚阳表示:能够参与本次研讨会机会难得,生平第一次接触到口述这一研究方法。口述在还原历史真相、挖掘民间资料、拓展研究空间和再现“被遮蔽”的社会声音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文化领域,很多未被充分记录的民族文化、民间文化正面临着湮灭和消逝的危机,口述弥补了传承人和民众处于“失语”状态的缺憾,同时有助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通过诸位名家解读,结合《中外文化比较研究》课程的文化理论,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妇女观的深入学习,为拓展学术思路提供很好的借鉴,在一定程度上促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